魚類對漂白粉的反應以及漂白粉的毒理
魚類對漂白粉的反應依魚類的品種、規格而異。褐鱒魚、紅點鮭魚在幼苗階段時,水中含有效氯0.05〜0.06毫克/升經48小時死亡;而在魚種階段,致死量增至有效氧0.09毫克/升。鯰魚的忍受性略強,其開始致死量分別為有效氯0.17毫克/升與0.13毫克/升,半致死量分別為有效氧0.21毫克/升與0.18毫克/升;狗魚、丁鳙魚與鯉魚的忍受性最強,含有效氧量達到0.7毫克/升時,經30〜82小時才致死。金魚在每分鐘4升的流水速率中含有效氯1〜1.5毫克/升8小時死亡。人工飼養的草魚、鰱魚對有效氯的臨界致死濃度在0.56〜0.7毫克/升。值得注意的是,魚類對低濃度氯有暫時的回避反應,隨著氯的濃度增加,其回避行為反而減弱。例如,虹鱒魚在有效氯0.001毫克升濃度時有回避反應;在有效氯0.01毫克/升時回避還較明顯;但當濃度超過有效氯0.1毫克/升時則發生所謂的偏氯現象,即對含氧濃度高的水域反而表示喜愛。這種情況在池塘養魚中有時也可見到,當食臺四周用漂白粉掛簍消毒時,起初魚類對此有回避行為,盡可能躲避掛簍的地方;如用大量漂白粉潑入食臺的青飼料上,則可見魚類在白色的漂白粉水中穿梭往來爭食,不再回避,養魚者也達到了使魚體浸浴消毒的目的。
魚類為何產生對氯的趨避反應?一些研究者認為,魚鰓有排泄氨與氨的衍生物的作用,這些氨類物質與水中一定濃度的游離氯相結合形成氯胺類物質。該物質可誘發魚類趨氯行為。筆者對草魚、鰱魚也做過行為反應測定,當水中含氯量在0.15〜0.2毫克乂升時就有明顯的趨避行為;當含氯量增至60毫克/升時魚類還敢于闖入,以致魚體受次氯酸等直接滲透刺激,造成鰓瓣、鰭條充血,黏液分泌增多,甚至肝臟遭受破壞,鰓絲、鰭條軟組織壞死,出現灼傷癥狀死亡。近年來,國內網箱養魚有使用漂白粉而毒死魚的事故,這是因為網箱體積小,魚的密度髙,如按常規最施放漂白粉,網箱表層水的藥物濃度遠遠超過安全濃度,由此引起魚類瞬間中毒死亡。
本文源自http://www.okedachem.com/zxzx/404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(責任編輯:漂白粉http://www.okedachem.com/)
下一篇:自來水里有漂白粉小典故